close
最近很忙,而且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個人又滿難寫的,結果就拖了很久沒更新,老婆說:『你寫這麼長,看得完的人要頒獎。』^^~
很久以前,和一位教會的弟兄討論過,究竟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當然,這個問題並不會有標準答案,我的看法是英雄是時勢造出來的,尤其是成功的英雄,勢必有一個時代可以讓他出頭,否則也會淹沒在時代裡。
當然真正的英雄是不用以成敗論之的,因為縱使他們失敗,但是所彰顯的人格和勇氣並不會因為他們各人的功過而毀損,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例如美國南北戰爭的李將軍、三國時代的諸葛亮、東羅馬帝國的貝利撒留士、迦太基的漢尼拔等等。
要成就一個順著時代的英雄是容易的,因為他所屬的團體,勢必有優於同時代的其他團體,較多的優勢和能力。例如二次大戰的美軍將領,清朝的大策零、戰國時代的秦國諸將等等。不過也因為他們的成功並不完全來自於各人的魅力,也使得成就遠比他們本身來的耀眼,而接下來介紹的兩位,在歷史上並不顯得特別有名,主要是他們所處的時代,非但不是他們祖國的輝煌年代,反而祖國已經走向不可避免的衰落,而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卻能看到他們憑藉各人才智,所能盡力展現的末代風華。
這裡首先要鋪陳一下,有點長。
如果對歷史有興趣的人,稍微研究一下就可以發現東西方的歷史看起來是在蒙古西征之後才開始連結,不過呢?仔細觀察一些歷史現象後,會覺得其實人類歷史並沒有大家所想的那麼疏離。
西元一世紀的時候,東西方都產生了一個統一的大帝國,眾所周知的,東方是漢帝國,西方則是羅馬帝國,統一的國家造就了文明的進步,但也非常巧合的,這兩個文明都遇到了同樣的困難,就是在統一的帝國裡,開始了軍閥割據而後導致全面性的內戰,西元192年,羅馬皇帝康摩達遇刺(神鬼戰士裡面的那個羅馬皇帝),羅馬帝國結束了長達222年的和平,之後各大軍區各擁皇帝,帝國也在內戰中走向了衰落,同一年,東漢帝國相國董卓被呂布刺殺,西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劉協,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了紛紛擾擾、群雄並起的三國時代。
長年的內戰,導致兩大文明的人口減少,使得邊疆地區無力阻止蠻族的遷入,而後又在錯誤政策之下,兩大文明都被遷入的蠻族消滅,西羅馬帝國滅亡於476年,剩下東羅馬帝國還保存著羅馬的文明,東方的西晉帝國亡於西元311年,也只留下東晉帝國偏安江南,保存了古代的漢文化,而在舊日的文明地區,一片血腥,舊有的文化被摧殘殆盡,人口死亡超過50%以上,當時的慘況無論東西方皆然,西方一直要到8世紀的神聖羅帝國建立,才算恢復起碼的秩序,東方要到7世紀的大唐帝國才進入長久和平。而在這漫長而黑暗的時代裡,英雄有如鳳毛麟角,大多數的領導者都是殘暴、昏庸、或是既昏庸又殘暴,可以稱為『群驢並起』的年代。
現在聚焦在當時東方,北方政權除了符堅曾經短暫的統一下,幾乎都是處在各自混戰的狀況,每打一場戰爭,勝利的一方幾乎都會展開種族屠殺,許多民族就在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中消失了。原本的漢民族除了南遷東晉的,也在戰火下倖存無幾,整個北方就在慘絕的戰爭之下,直到西元439年,被鮮卑人所建立的北魏帝國所統一,開始了中國所謂的南北朝時代,南北朝的開始稍微減緩了內戰的殘酷,不過南朝混亂的程度也不惶多讓,民變、內戰、篡位層出不窮,原本因為北方的混亂,南朝相對而言是比較安定而且佔有優勢的,不過也在不斷地窩裡鬥之下衰弱,南北雙方陸陸續續展開了數次大戰,而大都以南朝的失敗結束,到了西元505年,第九次南北大戰以北魏的勝利結束。當時的南方政權是南梁。這次南北大戰結束後,雙方又很有默契的關起門來,展開了長時間的內鬥,北魏在523年,爆發了最大和最嚴重的民變,原本駐紮在帝國北方,防禦北方蠻族的六個「鎮」(類似今日的軍團),懷朔鎮、沃野鎮、撫冥鎮、柔玄鎮、禦夷鎮、懷荒鎮,在長時間的歧視政策和不公平待遇下,沃野鎮鎮民破六韓拔陵(破六韓,複姓)殺鎮將起兵,這次民變摧毀了帝國的根基,西元528年當時車騎大將軍爾朱榮率軍進入首都洛陽,把皇帝和皇太后投入黃河淹死,同時被殺的,還有整個政府的各級官員、貴族、親王共2000多人,幾乎整個中央的統治階級全部被殺,而爾朱榮改立長樂王元子攸為新皇帝。
這時候北方發生了巨大變化,南朝也做出了反應,但反應令人可笑,當時逃避大屠殺的北魏北海王元顥,逃到了南方,西元528年10月,南梁皇帝蕭衍封元顥為魏王,派了一個將領率領七千人護送他回北方,想藉機混亂北方局勢。
那名將領名叫陳慶之,他的官銜不大,只是太子宮值閣將軍,不過他率領這支南梁孤軍,一路挺進,佔領北魏梁國(河南省商邱)後,和北魏都督丘大千率領的七萬人大軍激戰。丘大千戰敗投降,而元顥也在勝利後,登極稱帝,而北魏濟陰王元暉業率兩萬禁衛軍攻打,陳慶之將他擊敗後生擒。
這時候引起了北魏朝廷的震驚,全國戒嚴,東南道大都督楊昱率軍七萬人鎮守滎陽,爾朱榮的弟弟,尚書僕射爾珠世隆鎮守虎牢,全軍共三十多萬人,準備迎擊陳慶之,陳慶之大敗北魏帝國軍隊,生擒楊昱,佔領虎牢,爾珠世隆逃回北方。
至此,首都洛陽以南已經無兵可守,皇帝元子攸度黃河北上,等待北方勤王軍來到。
陳慶之佔領洛陽後,北魏上黨王元天穆率大軍包抄洛陽以南的各城,要將陳慶之圍困在洛陽,陳慶之出軍反擊,奪回所有城池。從北返開始,攻下32座城池,總共47場會戰,所向無敵。
但這時候,元顥對這位讓他返回故國並且當上皇帝的大功臣,反而心生猜疑畏懼,陳慶之希望他能加強他軍隊的人數,元顥堅持不允,阻止南梁增援軍進入北魏。
而這時北魏勤王軍集結黃河以北,由爾朱榮率領,號稱百萬,陳慶之率領不到一萬的南梁帝國護送軍抵抗,陳慶之強攻數十次,爾朱榮在遭受龐大損失後,有意退回北方,不過護送軍的軍力實在太過於薄弱,一支勤王軍的軍隊從更西邊的黃河乘木筏渡河後,偷襲洛陽,元顥逃離,這時候,陳慶之真正成了孤軍,無法再戰,往東撤退,爾朱榮親自追擊,不料撤退到嵩山水旁,河水大漲,南梁護送軍死亡、逃散,幾乎全軍覆沒。陳慶之化裝成和尚,逃回南梁首都建康城。元顥則在逃亡途中被殺。當了不到一年的短命皇帝。
陳慶之之後回到南方,以他的功勞被封為一個縣侯(1500邑)而已。
史書稱他『射不穿札、馬非所便』,意思是他的臂力不行,射箭都不能穿透草做的靶,騎術也不是他所擅長的。
不過這樣的人,卻在五胡亂華和南北朝的四百年中,像是一個閃耀的珍珠在遍地的沙粒裡面。
很久以前,和一位教會的弟兄討論過,究竟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當然,這個問題並不會有標準答案,我的看法是英雄是時勢造出來的,尤其是成功的英雄,勢必有一個時代可以讓他出頭,否則也會淹沒在時代裡。
當然真正的英雄是不用以成敗論之的,因為縱使他們失敗,但是所彰顯的人格和勇氣並不會因為他們各人的功過而毀損,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例如美國南北戰爭的李將軍、三國時代的諸葛亮、東羅馬帝國的貝利撒留士、迦太基的漢尼拔等等。
要成就一個順著時代的英雄是容易的,因為他所屬的團體,勢必有優於同時代的其他團體,較多的優勢和能力。例如二次大戰的美軍將領,清朝的大策零、戰國時代的秦國諸將等等。不過也因為他們的成功並不完全來自於各人的魅力,也使得成就遠比他們本身來的耀眼,而接下來介紹的兩位,在歷史上並不顯得特別有名,主要是他們所處的時代,非但不是他們祖國的輝煌年代,反而祖國已經走向不可避免的衰落,而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卻能看到他們憑藉各人才智,所能盡力展現的末代風華。
這裡首先要鋪陳一下,有點長。
如果對歷史有興趣的人,稍微研究一下就可以發現東西方的歷史看起來是在蒙古西征之後才開始連結,不過呢?仔細觀察一些歷史現象後,會覺得其實人類歷史並沒有大家所想的那麼疏離。
西元一世紀的時候,東西方都產生了一個統一的大帝國,眾所周知的,東方是漢帝國,西方則是羅馬帝國,統一的國家造就了文明的進步,但也非常巧合的,這兩個文明都遇到了同樣的困難,就是在統一的帝國裡,開始了軍閥割據而後導致全面性的內戰,西元192年,羅馬皇帝康摩達遇刺(神鬼戰士裡面的那個羅馬皇帝),羅馬帝國結束了長達222年的和平,之後各大軍區各擁皇帝,帝國也在內戰中走向了衰落,同一年,東漢帝國相國董卓被呂布刺殺,西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劉協,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了紛紛擾擾、群雄並起的三國時代。
長年的內戰,導致兩大文明的人口減少,使得邊疆地區無力阻止蠻族的遷入,而後又在錯誤政策之下,兩大文明都被遷入的蠻族消滅,西羅馬帝國滅亡於476年,剩下東羅馬帝國還保存著羅馬的文明,東方的西晉帝國亡於西元311年,也只留下東晉帝國偏安江南,保存了古代的漢文化,而在舊日的文明地區,一片血腥,舊有的文化被摧殘殆盡,人口死亡超過50%以上,當時的慘況無論東西方皆然,西方一直要到8世紀的神聖羅帝國建立,才算恢復起碼的秩序,東方要到7世紀的大唐帝國才進入長久和平。而在這漫長而黑暗的時代裡,英雄有如鳳毛麟角,大多數的領導者都是殘暴、昏庸、或是既昏庸又殘暴,可以稱為『群驢並起』的年代。
現在聚焦在當時東方,北方政權除了符堅曾經短暫的統一下,幾乎都是處在各自混戰的狀況,每打一場戰爭,勝利的一方幾乎都會展開種族屠殺,許多民族就在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中消失了。原本的漢民族除了南遷東晉的,也在戰火下倖存無幾,整個北方就在慘絕的戰爭之下,直到西元439年,被鮮卑人所建立的北魏帝國所統一,開始了中國所謂的南北朝時代,南北朝的開始稍微減緩了內戰的殘酷,不過南朝混亂的程度也不惶多讓,民變、內戰、篡位層出不窮,原本因為北方的混亂,南朝相對而言是比較安定而且佔有優勢的,不過也在不斷地窩裡鬥之下衰弱,南北雙方陸陸續續展開了數次大戰,而大都以南朝的失敗結束,到了西元505年,第九次南北大戰以北魏的勝利結束。當時的南方政權是南梁。這次南北大戰結束後,雙方又很有默契的關起門來,展開了長時間的內鬥,北魏在523年,爆發了最大和最嚴重的民變,原本駐紮在帝國北方,防禦北方蠻族的六個「鎮」(類似今日的軍團),懷朔鎮、沃野鎮、撫冥鎮、柔玄鎮、禦夷鎮、懷荒鎮,在長時間的歧視政策和不公平待遇下,沃野鎮鎮民破六韓拔陵(破六韓,複姓)殺鎮將起兵,這次民變摧毀了帝國的根基,西元528年當時車騎大將軍爾朱榮率軍進入首都洛陽,把皇帝和皇太后投入黃河淹死,同時被殺的,還有整個政府的各級官員、貴族、親王共2000多人,幾乎整個中央的統治階級全部被殺,而爾朱榮改立長樂王元子攸為新皇帝。
這時候北方發生了巨大變化,南朝也做出了反應,但反應令人可笑,當時逃避大屠殺的北魏北海王元顥,逃到了南方,西元528年10月,南梁皇帝蕭衍封元顥為魏王,派了一個將領率領七千人護送他回北方,想藉機混亂北方局勢。
那名將領名叫陳慶之,他的官銜不大,只是太子宮值閣將軍,不過他率領這支南梁孤軍,一路挺進,佔領北魏梁國(河南省商邱)後,和北魏都督丘大千率領的七萬人大軍激戰。丘大千戰敗投降,而元顥也在勝利後,登極稱帝,而北魏濟陰王元暉業率兩萬禁衛軍攻打,陳慶之將他擊敗後生擒。
這時候引起了北魏朝廷的震驚,全國戒嚴,東南道大都督楊昱率軍七萬人鎮守滎陽,爾朱榮的弟弟,尚書僕射爾珠世隆鎮守虎牢,全軍共三十多萬人,準備迎擊陳慶之,陳慶之大敗北魏帝國軍隊,生擒楊昱,佔領虎牢,爾珠世隆逃回北方。
至此,首都洛陽以南已經無兵可守,皇帝元子攸度黃河北上,等待北方勤王軍來到。
陳慶之佔領洛陽後,北魏上黨王元天穆率大軍包抄洛陽以南的各城,要將陳慶之圍困在洛陽,陳慶之出軍反擊,奪回所有城池。從北返開始,攻下32座城池,總共47場會戰,所向無敵。
但這時候,元顥對這位讓他返回故國並且當上皇帝的大功臣,反而心生猜疑畏懼,陳慶之希望他能加強他軍隊的人數,元顥堅持不允,阻止南梁增援軍進入北魏。
而這時北魏勤王軍集結黃河以北,由爾朱榮率領,號稱百萬,陳慶之率領不到一萬的南梁帝國護送軍抵抗,陳慶之強攻數十次,爾朱榮在遭受龐大損失後,有意退回北方,不過護送軍的軍力實在太過於薄弱,一支勤王軍的軍隊從更西邊的黃河乘木筏渡河後,偷襲洛陽,元顥逃離,這時候,陳慶之真正成了孤軍,無法再戰,往東撤退,爾朱榮親自追擊,不料撤退到嵩山水旁,河水大漲,南梁護送軍死亡、逃散,幾乎全軍覆沒。陳慶之化裝成和尚,逃回南梁首都建康城。元顥則在逃亡途中被殺。當了不到一年的短命皇帝。
陳慶之之後回到南方,以他的功勞被封為一個縣侯(1500邑)而已。
史書稱他『射不穿札、馬非所便』,意思是他的臂力不行,射箭都不能穿透草做的靶,騎術也不是他所擅長的。
不過這樣的人,卻在五胡亂華和南北朝的四百年中,像是一個閃耀的珍珠在遍地的沙粒裡面。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